耐人寻味的是,就在中国激光防空体系日臻成熟之际,美国方面近期加速了对伊朗“沙赫德”系列自杀式无人机的仿制与本土化进程。美国国防部近期展出了一款代号“卢卡斯”(Lucas,全称“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”)的新型无人机。该机采用与沙赫德-136高度相似的三角翼气动布局,明确强调长航时与自杀攻击能力。尽管美方冠以“模块化无人系统”之名,其结构与核心用途清晰指向成为“美版沙赫德”。
伊朗沙赫德136无人机
值得玩味的是,“卢卡斯”这类无人机恰恰具备低速飞行、红外热信号微弱、飞行高度低、结构材质(常为轻质复合材料甚至木质)脆弱等典型特征——完美契合了中国OW5系列、“寂静狩猎者”、“天盾”等激光武器系统预设的主要打击对象。这类激光系统的设计哲学,正是以经济高效的手段应对如潮水般袭来的低空无人机集群。
激光武器之所以被视为此类无人机的“天敌”,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毁伤机制与目标的脆弱性形成了绝佳匹配。它并非依靠爆炸冲击波,而是将高能光束持续聚焦于极小面积,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。面对这种持续“烧灼”,依赖轻质材料、缺乏有效防护的“沙赫德”或“卢卡斯”机体,其关键部位如飞控、动力系统会在数秒内被熔毁失效。
更具革命性的是成本对比。一枚传统防空导弹动辄耗费数万乃至数十万美元,而激光武器单次拦截的成本,主要仅为驱动设备所消耗的几元人民币电费。在面对大规模、集群化、试图以数量实施饱和攻击的低成本无人机时,激光武器所提供的“低成本高效拦截”能力,彻底颠覆了传统防空的交战经济学,为防御方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“激光墙”。美军大力发展此类无人机,无形中为验证中国激光武器的实战效能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试验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