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腔OLED 激子极化激元 光致发光 多色窄带发射
研究背景
超高清晰度显示(UHD)技术的发展对电致发光(EL)设备在实现高色域和高色纯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为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(OLED)多色和窄带发射,有科研学者将有机激子材料集成到光学微腔中,但此前的研究中,基于微腔的有机发光器件性能不及薄膜 OLED。
文献概述
近日,首都师范大学的廖清教授和付红兵教授课题组联合在Laser & Photonics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《Colorful Narrow-Band Organic Polariton Light-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a Single Emitter》的论文,提出有机薄膜纳入微腔可实现高效有机极化激元电致发光。研究中利用显微角分辨光谱仪对该微腔OLEDs的角分辨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,探究了该器件强耦合状态下光学模式。
OLED角分辨反射光谱(左)及模拟(右)结果
样品 & 测试
研究团队首先采用空间受限自组装技术制备大面积BDAVBi OAF(有机组装薄膜),通过偏光成像、偏振吸收光谱、X射线衍射(XRD)和选区电子衍射(SAED)等手段对BDAVBi OAF进行表征(图1),结果表明OAF具有各向同性,且为非晶态结构。
图1,BDAVBi OAF材料表征
紧接着,研究团队制备了微腔OLED并进行了光学性能研究。构建了包含BDAVBi OAF的微腔OLED结构,对不同厚度BDAVBi OAF层的OLED进行角度分辨反射光谱测量(图2c),结果显示在强耦合状态下存在下极化激元(LP)和上极化激元(UP)两个光学模式,其真空拉比分裂为522meV,表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较强。
图2,填充BDAVBi OAF后的OLED光学性能
随即测量了极化激元OLED的电致发光(EL)性能,其EL光谱峰值位于约507nm处,半高宽为16nm,比PL光谱更窄(图3),表明EL发射源于微腔OLED且受极化激元色散调控。
图3,极化激元OLED的电学性能
在多彩窄带发射与颜色稳定性研究中,通过改变BDAVBi OAF层的厚度,实现了从蓝到红的六种不同颜色的窄带发射,如图4所示半高宽均小于26nm。对六种颜色器件的EL特性进行评估,并进行了角度分辨EL(AREL)测量,结果显示在±15°视角范围内,波长偏移不超过5nm,表明极化激元OLED具有良好的角度色稳定性。
图4,极化激元OLED的电致发光特性
最后,优化载流子传输层后,器件的EL光谱半高宽进一步减小,六种颜色极化激元OLED的色域达到了标准色域BT.2020的71.93%。
总结:
本研究展示了基于BDAVBi OAF的OLED的窄带极化激元EL,为新型多彩窄带OLED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,推动了电驱动光子器件在下一代显示和电驱动有机固态激光器(EDOSSLs)应用中的发展。
复享光学显微分辨光谱仪ARMS测得角分辨反射光谱,在该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验证了强耦合状态并深入探究了发光器件的光学特性。
显微角分辨光谱仪ARMS
400~1700nm 超宽谱段
最小 0.1° 角分辨
微米级样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