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·法利(Jim Farley)近日公开支持了Waymo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技术。
在6月底的阿斯彭思想节(Aspen Ideas Festival)上,他接受了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传记作者沃尔特·艾萨克森(Walter Isaacson)的现场提问,对比了特斯拉与Waymo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,并被问及哪种技术路径“更有道理”。
Waymo目前的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配备了13个摄像头、4个激光雷达、6个毫米波雷达和多个外部音频接收器,构建起一整套“眼睛和耳朵”;而特斯拉则依赖于8个摄像头来实现360度视野覆盖。
马斯克长期以来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路径,这种做法在业内引发了质疑,许多人认为没有冗余手段的系统安全性存疑,尽管马斯克坚称其更经济、性能也不逊色。
他曾在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(Autonomous Driving Day)活动上称激光雷达“很蠢”,此后逐步将雷达和其他传感器从车型中移除,转而通过优化摄像头系统和软件来提升性能,以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成本。
据《财富》杂志报道,法利的回答是:“对我们来说,是Waymo。”他指出,Waymo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”,并承认自己与马斯克有过交流。但他强调福特认为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补充说:“在摄像头完全失效的情况下,激光雷达仍然能精确探测到前方的情况。”
两种路线的核心分歧
目前行业内的争议集中在自动驾驶的两种核心技术路径上。特斯拉依赖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来感知环境,而Waymo则结合使用激光雷达、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,以增强环境识别能力。
激光雷达通过激光脉冲绘制出三维地图,在暴雨、低光照等摄像头容易失效的场景中提供“安全兜底”。福特对Waymo方案的支持——即结合激光雷达、摄像头和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,与特斯拉依赖摄像头与人工智能的FSD与Robotaxi服务形成鲜明对比。
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则始终为纯视觉路线辩护,他认为这种方式更贴近人类的驾驶方式。在5月接受CNBC采访时,马斯克表示:“我们的道路系统本来就是为智能体设计的,更准确地说,是为生物神经网络加上眼睛设计的。”
此外,成本问题仍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争论中的一个关键点。马斯克曾批评Waymo的系统成本过高,他在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调侃说:“Waymo的车最大的问题是太贵了。”
他估算,特斯拉汽车的成本仅为Waymo的20%至25%,主要原因在于Waymo的产量较低,以及其所用高端传感器价格昂贵。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通常是在克莱斯勒Pacifica基础上改装,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套件,仅激光雷达的成本就高达数万美元,尽管近年来价格已有所下降。相比之下,计划于2026年推出的特斯拉Model Y配备FSD系统,摄像头直接集成在车辆标准设计中,使整车售价维持在4万至6万美元之间,具体取决于配置选项。
竞争仍在继续
Waymo起初专注于开发自有车辆,用于自动驾驶叫车服务;而特斯拉则试图将自动驾驶功能直接应用于面向消费者的车型。
不过,这两种路径近年来正在趋于接近。特斯拉在多年未能让其量产车型实现自动驾驶的情况下,已开始试点其自动驾驶叫车服务。而与此同时,Waymo也与丰田和现代达成合作协议,计划将其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到消费级车型中。
6月22日,特斯拉在得州的奥斯汀推出了备受期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。此次有限试验包括10至20辆车身印有“Robotaxi”标识的Model Y车型。去年首次亮相的Cybercab最早也要到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。该服务在奥斯汀一个相对安全的小区域内运行,时间为早上6点至午夜12点,避开恶劣天气、高速公路、机场和复杂的路口。